光明日報
作為推動河南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排頭兵,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繼續發揚在歷次抗擊疫情戰斗中所展現出的擔當精神和優良作風,堅持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各方緊密配合,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守正創新,找準中醫藥抗疫“突破點”
戰“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科研與時間的賽跑。某種程度上來說,相關科研攻關的進展,直接決定著我們與勝利的距離。
中醫學源遠流長,具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等比較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對于暴發流行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即可結合疾病的特點進行辨證論治。
面對當下疫情防控的形勢,積極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在疫情防控科研戰線,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區域中醫(肺。┰\療中心王明航教授率先發力,牽頭負責“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療效評價優化研究”,并于近日獲批省科技廳第四批新冠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專項,跑出中醫藥科研攻關“加速度”。
目前,王明航正同團隊加班加點進行科學研究,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從中醫藥角度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防治方法,為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提供科技支撐。
精銳盡出,勇做中醫藥抗疫“急先鋒”
疫情發生后,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人的全體備戰,枕戈達旦,很多人為克服封控困難,吃住醫院隨時聽令出征,于無聲中奔赴各個戰線,彰顯中醫人的使命和擔當。
2022年11月9日,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的“延泰先鋒志愿服務核酸采樣隊”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并結束醫學隔離觀察凱旋。這支有50名青年醫師組成的核酸采集隊,傳承紅色基因,秉承延泰精神,連續11天參與11輪全民核酸檢測,完成了31萬人次的采集量。
與此同時,還有主要由160名規培醫師組成的“延泰先鋒規培醫師志愿服務隊”至今還奮戰在一線戰場,已連續工作了30余天。
在疫情救治方面,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也始終走在最前沿,先后派出兩支醫療隊進駐醫學隔離觀察點,堅持以“消除癥狀、截斷病情、快速轉陰”為原則,根據不同階段患者的病機變化及癥狀表現分類施治,實現中藥覆蓋率100%,高質高效完成救治任務。
在各艙區,中醫八段錦、耳穴壓豆、小兒推拿、穴位貼敷等治療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中醫藥抗擊新冠的獨特優勢。
截至目前,已派出40余批次,5000余人次支援鄭州市疫情防控。他們進社區、入方艙,以行動踐行初心,以奉獻詮釋責任,積極參與到中醫藥預防干預及醫療救治工作,為助力打贏本輪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多措并舉,構筑中醫藥抗疫“保障網”
一個月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制劑室里,燈火通明,藥學人加班加點,煎藥機24小時不停。
從這里煎制出的一袋袋防疫湯劑,經過貼簽、分包、裝箱后運往醫學觀察點、定點救治醫院等各個地方和每位有需要的群眾手中通過中藥干預,希望這一包包中藥湯劑能送去平安健康。
目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累計向社會供應防疫湯劑59.49萬余袋。一袋小小的防疫湯藥,不但凝結了中醫人的智慧,更蘊含了無數個不眠夜的辛勞與汗水。
同時為保障疫情期間的群眾就醫,自10月17日起,一附院便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資源優勢,緊急上線“線上就醫直通車”服務,持續為常見病、慢性病和復診患者提供就醫指導和線上診療服務,用科技手段驅動群眾家門口就醫的“最后一公里”。
隨后又配套開通“藥品配送直通車”服務,打通疫情期間就醫保藥的堵點、卡點,提高分揀、配送的效率,為封控區域群眾排憂解難,解決用藥需求。
“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疫情期間,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還加大中醫知識科普力度,利用“健康云講堂”,拍攝、制作健康宣教視頻20個,通過中醫藥及傳統養生文化引導群眾康復鍛煉、提升身體免疫力,“扶正祛邪”凝聚全員抵抗疫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