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的前身為1958年建校初期唯一的教學單位,后歷經中醫系、基礎部、基礎醫學院等不同辦學階段,2021年3月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前身為中醫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2002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2021年3月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需求分設成立。學院作為以西醫基礎教學為主的教學科研單位,涵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三個一級學科,承擔全校醫學教學、科研、實驗、臨床實習等任務。學院遵循高等教育發展和醫藥人才培養規律,在教育教學、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
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前身為中藥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興辦最早的兩個中藥系之一。2001年易名為藥學系。2002年5月,學院根據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需求,更名為藥學院。
管理學院前身為人文學院,建于2003年5月,由當時的社科教學部、外語教學部和體育教學部合并而成,是一個承擔全校各類公共課的教學院部。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經過多次分合及專業發展,為了更好體現學院專業特色,2017年10月更名為管理學院。學院在學校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和支持下,團結依靠全體教職工,秉承“醫學與人文融通、教學與科研共榮、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優良傳統,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勤奮工作,使學院各項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
外語學院成立于2004年,設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公共外語、翻譯4個基層教研室和1個外語實訓中心,有13個語言實驗室、1個同聲傳譯室和一個筆譯訓練室。學院始終堅持“面向市場,準確定位,辦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秉承“助我中醫,走向世界”的辦學宗旨,不斷匯聚隊伍,凝練方向,科學管理,發展創新。2004年以來陸續開辦有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兩個本科專業和一個翻譯碩士專業(MTI)學位點。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600人。在完成外語專業教學工作的同時,承擔著全校本、?粕、碩、博研究生的公共外語教學、ESP英語教學和英語專業雙學位教學,以及學校對外交流的各種口譯、筆譯任務。
信息技術學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河南中醫藥大學教育信息中心,是一個集計算機公共課與專業課教學和校園網建設、管理、服務于一體的具有多種職能的綜合性教學部門。
河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59年和1993年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辦的中醫護理中專班和高級護理大專班。2003年至2015年,以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與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統一管理。隨著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增加,2015年護理學院獨立成為二級學院。 護理學院是河南省培養高級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的唯一基地,是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護理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2011年護理學科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婆嘤椖;同年被確立為河南省優先發展產業專業點、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2年中醫護理學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護理學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重點學科。 目前護理學院形成了護理學?、專升本、本科、碩士、等多層次的護理教育模式,建院以來累計培養3000多名護理人員。今后護理學院將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秉承“厚德博學,承古拓新”的校訓,著力為中醫藥健康服務輸出優秀護理人員,為護理人才走向世界開創新局面。
河南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在第一臨床醫學院康復學科的基礎上于2015年7月成立。2006年為河南省首個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點,2012年開設康復治療學四年制理學專業,康復學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河南省教育廳重點學科,河南省康復醫學會會長單位。目前,擁有在校碩士及本科學生1062人,現有專兼職教師5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9人。博士后3人,醫學博士8人,高級職稱人員10余名。
河南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前身是河南中醫藥大學函授部,于1983年經河南省教委批準并報國家教育部備案,同時成人教育也作為學院的基本任務之一列入河南中醫藥大學的總體發展規劃。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專業和層次的增多及基層中醫藥進修人員的增加,函授部于1988年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部,1994年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2008年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成立于1990年,現有來自韓國、烏茲別克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匈牙利、奧地利等國的在校留學生100多人,接納了來自德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沙特阿拉伯等多國的短期留學生。自2012年始,學校專設了留學生獎學金,獎勵對象為在校本科、碩士留學生。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TCM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with over 1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Korea,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Canada, Australia, the United States, Hungary, Austria and other countries. It also receives students from Germany, Italy, Switzerland, Austria and Saudi Arabia for short-term trainings or clinical observations. In 2012, the university started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Scholarship awarded to students registered for Bachelor’s and Master’s programs.
河南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前身為馬列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和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其中馬列教研室于1958年河南中醫學院建院時成立。德育教研室原直屬學院宣傳部,后獨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馬列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分別發展壯大為兩個教研部。1990年,兩個教研部合并成立社科部。2003年,社科部與外語部、體育部三部合并,成立人文學院。2008年,三部獨立,成立思政部。2017年,隨著河南中醫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南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也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積蓄實力,壯大規模,于11月正式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直屬學校領導的獨立二級機構,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部門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機構。其職責是:負責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相關管理工作;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等。 馬克思主義學院共有專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40名,部門教職員工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博士12人,碩士13人。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以及形勢與政策五個教研室,目前主要承擔全校本?粕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此外,還面向研究生、本科生開設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自然辯證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衛生法規》、《醫學倫理》、《中醫哲學》等課程。其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河南省優秀思政課程。 馬克思主義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等四個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河南省第八批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河南省第九批重點學科校級培育學科,中醫哲學為校級重點學科。 馬克思主義學院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績,近年立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課題等項目,承擔河南省省部級課題多項、獲得省級科研獎勵多項。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出版專著、教材多項。做到教學科研相長,為社會服務。
體育學院前身為體育教研部,成立于2008年,現有教職工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有博士學位的4人,碩士14人。承擔運動康復專業教學、學校公共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運動代表隊的訓練與校內外體育競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運動場館的管理與經營以及體育科學研究等工作。學,F有體育館1個,標準田徑場3塊,籃球場18塊、排球場16塊、乒乓球場20塊、羽毛球場13塊、網球場2塊。目前規劃在建體育館1個。近年來,出版國家級、省級論文130余篇,教材、著作50余部;獲廳局級以上教學獎26項、科研獎10項;獲省級以上群體競賽金牌103枚、銀牌65枚、銅牌59枚,團體獎22個;其中,具有優良傳統的河南中醫藥大學傳統保健武術代表隊,多次參加各類國家級、省級比賽,成績優異。新起點、新跨越、新發展,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體教師的積極努力,體育學院必將開創嶄新的未來。
2001年河南中醫藥大學在以往醫教合一的基礎上,中醫一系與第一附屬醫院實行院系合一體制,2002年中醫一系更名為第一臨床醫學院。2003年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與新建的護理學院實行“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實行從教務工作到學生工作、從學生入校到畢業的一體化管理。教學工作與醫療工作相互參與,相互滲透,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互補,保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兒科醫學院依托于河南中醫藥大學四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實行醫療、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為一體的管理模式。我院有60余年本科教學歷程,1979年獲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目前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及規模強大的臨床實踐教學基地,開設有中醫學(“5+3”一體化,兒科學)、中醫兒科學2個本科專業,為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工作站,實現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全覆蓋的中醫兒科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及對外交流方面均有良好發展勢態。在學校黨政領導下,我院將持續務實創新,不斷進取,以立德樹人為本,推動學院綜合實力更好更快提升與發展。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骨傷學院(河南省中醫院)始建于1986年,是學院的第二附屬醫院,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2001年以前,在后期教學中“醫教結合”的管理體制下,我院作為附屬醫院承擔著臨床課的教學及實習帶教任務。2001年后,學院根據形勢發展及實際教學需要,為了挖掘辦學潛力,理順醫教關系,強化臨床教學,對后期教學的管理體制調整為“系院合一”,中醫學專業劃歸我院,骨傷系也改為骨傷學院整體并入我院。自此,我院作為第二臨床醫學院、骨傷學院擔負著中醫學專業及中醫學專業骨傷方向學生的培養任務。
骨傷學院是為適應日益發展的骨傷科教育需要而建立的骨傷科教學、臨床和科研基地,依托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推動醫教融合,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第二、第三附屬醫院骨傷臨床科室、骨傷教研室等直屬單位和部分非直屬臨床教學基地構成。1989年開始招收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方向)本科學生,2019年成為全國第一家招收中醫骨傷科學本科專業的院校,中醫骨傷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骨傷學院師資隊伍雄厚,名師名醫薈萃,開設的1個本科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另有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等多層次的教育培養模式,為國家中醫藥衛生事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中醫骨傷人才而努力奮斗。
針灸推拿學院有著50年的發展歷史,是在原針灸教研室、針灸推拿系的基礎上組建而成。1979年批準為首批醫學碩士點;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高職教改示范專業;2002年以來連續三屆被評為河南省重點學科;2003年針灸推拿學院黨總支被中共河南省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博士學位聯合培養專業;2005年成為河南省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2007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
1958年,原國家衛生部在洛陽建立我國第一所中醫骨傷高等院校--河南平樂正骨學院。2018年9月,河南中醫藥大學與洛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中醫管理局、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簽訂協議,合作建設“河南中醫藥大學洛陽平樂正骨學院”,學院位于洛陽市洛龍區玉泉街299號。經省教育廳批準,同意在洛陽平樂正骨學院的基礎上建立河南中醫藥大學洛陽校區,助力鄭州洛陽都市圈中醫藥事業和以河南省為中心的高等中醫骨傷科教育發展,推進骨傷科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向世界傳播中醫藥文化及獨特的中醫骨傷療法。
2016年11月18日,經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衛計委、河南省中醫管理局批復,鄭州人民醫院正式成為我校直屬附屬醫院,掛牌“河南中醫藥大學人民醫院”。作為我校的第五臨床醫學院,2018年首次實現了西醫臨床專業本科招生,招收本科生120名,填補了我校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空白,錄取最低分數線遠超一-本線55分以上。第五臨床醫學院擔負著我校在教育教學、學科建設、科研合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生培養及學位點建設等方面的多項工作。
2021年秋,本草書院成立,取“草本潛浸于心,滋養學識德行”之意。書院植根中國傳統文化,借鑒西方書院實踐,立足中醫藥文化傳承,堅持以“學生”為本,以“融合發展”為理念,以“文化育人”為主線,以“師生互動”為方式,以“學生自管自治”為路徑,以“社區環境”為保障,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依托“學院協同、通識教育”,著力打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富有鮮明時代氣息的現代書院。
尚真書院成立于2021年,以“問學尚真,尊道貴德”為院訓,以“開放、融通、創新、卓越、應用”為辦院理念。書院堅守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圍繞教育、管理、服務主要職能,通過全員培養與“社區”生活,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平臺,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使學生踐行“講真知、求真理”的精神,擁有“真善美、真性情”的素養,具備“行真事、做真人”的能力,為創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貢獻力量。